
地质学论文_地质调查支撑服务福建生态文明试验
文章目录
1 福建省地理概况
2 长汀县岩性-风化壳-土壤与水土流失规律
2.1 中粒花岗岩分布区风化壳-土壤与水土流失规律
2.2 细粒花岗岩分布区风化壳-土壤与水土流失规律
2.3 早侏罗世—中侏罗世碎屑岩风化壳-土壤与水土流失规律
2.4 白垩纪红层风化壳-土壤与水土流失规律
3 流域水土流失风险全视角评价
3.1 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水土流失风险评价
3.2 农田生态系统水土流失风险评价
3.3 河流湿地生态系统水土流失风险评价
3.4 水土流失修复效果评价
3.5 水土流失量监测评价
3.6 生态风险综合评价
4 海陆统筹生态健康评价
4.1 海岸带侵蚀与防护林统筹评价
4.2 海湾淤积与水土流失统筹评价
4.3 海岸带冲淤与工程建设统筹评价
5 地质调查支撑国土间开发适宜性评价
5.1 水土流失地质规律应用于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
5.2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适宜区评价
5.3 地质安全评价应用于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
5.4 城镇建设适宜性区优势度评价
6 自然资源地表基质调查探索
6.1 地表基质分布状况调查
6.2 岩石性质调查
6.3 土壤性质调查
6.4 地表基质综合分类调查
7 结论
文章摘要:为探索地质调查支援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方法,为新时代地质工作转型升级提供经验,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“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综合地质调查工程”。通过省、市、县、流域等不同层级综合地质调查及专题评价试点,取得了一些理论方法及技术应用成果:(1)揭示了我国典型红壤区地质要素对水土流失的控制作用,总结了不同岩性控制区水土流失地质成因规律。(2)针对不同类型的海岸带侵蚀与淤积成因要素,提出海陆统筹生态健康评价方法。(3)以森林生态系统、湿地生态系统、农田生态系统为单元,分析小流域山水林田湖水土流失风险要素,提出水土流失重点区流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。(4)从地球系统出发,突出岩石与土壤圈资源环境特征,提出地质调查支撑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与途径。(5)从“地表基质调查既是自然资源的基础物质调查,又是为自然资源质量、生态评价提供参数的调查”观点出发,形成了地表基质综合分类和调查技术方法体系。以上认识可为生态保护与系统修复、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、自然资源管理提供科技支撑。
文章关键词:
